近日,阿聯酋財政部重磅發布自貿區企業所得稅新規,引發全球投資者關注。這場政策變革不僅重新定義了“合格活動”范圍,更通過收緊稅收監管紅線,為在阿聯酋布局的企業劃下新的生存法則。從首次報稅就直接生效,企業必須立刻行動起來。

免稅范圍擴大
過去,自貿區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全免的門檻較高,需滿足三大核心條件:實體運營、收入源自“合格活動”、非合格收入占比受限。而最新政策對“合格活動”進行了關鍵性擴容:
1. 大宗商品交易“破界”:新增工業化學品、碳信用、可再生能源憑證等環境商品,突破傳統“原始形態”限制。這意味著,綠色能源貿易商、化工品出口商等可憑借合規交易路徑,納入免稅范疇。
2. 交易平臺“松綁”:財政部新增認可第三方交易代理機構,企業不再局限于指定市場,交易靈活性大幅提升。例如,碳信用交易商可通過合規平臺完成交易,即可享受稅收優惠。
但別忙著高興,這里面藏著 “隱性門檻”。什么類型的工業化學品才算合規?碳信用交易要走哪些流程才算數?這些細節目前沒有統一的操作手冊,全靠專業判斷。如果企業自己摸不準,很可能明明做著 “看似合格” 的業務,最后卻被判定為不符合免稅條件,反而吃了虧。
合規紅線收緊
然而,政策調整并非全然利好。新規對“貨物轉銷”行為劃出明確禁區:
禁止直接轉銷內陸或非指定自貿區:若自貿區企業作為中間商,從境外采購后直接發貨給阿聯酋內陸客戶,此類業務將被剔除出免稅名單。增值稅仍按常規處理,但企業所得稅優惠徹底喪失。
之前不少自貿區企業會這么操作:和迪拜內陸客戶簽合同、開發票,但貨物從中國或香港直接發給客戶,由客戶自己報關進口。這種模式下,增值稅一直屬于 “Out of Scope”(不涉及),企業所得稅也能免稅,省時又省錢。但現在新規明確說了,這種通過境外供應商直接發貨到阿聯酋內陸或非指定自貿區的分銷行為,不再屬于合格免稅活動。
這意味著什么?還是同樣的操作流程,企業所得稅優惠沒了,得按正常稅率繳稅。要知道,這種轉口分銷模式在做電子產品、建材、日用品的中國企業里非常普遍,突然增加的稅收成本,可能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空間。如果還按老辦法干,等報稅時發現問題,不僅要補稅,還得交罰金,損失更大。
企業如何應對新規
梳理現有業務
把目前正在做的貿易、分銷業務逐個拆解開,對照新規看哪些還符合免稅條件,哪些已經 “踩線”。尤其是涉及工業化學品、碳信用、轉口分銷的業務,要重點排查。
搞清“認可定價機構”名單
新規里提到,企業交易的商品需要有認可的市場價格,財政部已經發布了2025年第230號決議,列出了認可的定價機構。不管是新業務還是老業務,都要確保價格來源符合要求,這是免稅認定的重要依據。
尋求專業幫助
這次新規的細節很復雜,比如 “合格活動” 的邊界、交易路徑的設計,都需要熟悉當地稅務政策的人來把關。早點請稅務顧問或律師介入,能避免因誤判導致的風險,也能幫企業找到最適合的稅務籌劃方案。
卓信企業提供國內外公司注冊、銀行開戶、年審報稅、代理記賬、商標注冊、ODI境外投資備案等代理代辦服務,如果您有這方面業務辦理需求,歡迎隨時咨詢我司在線客服!
關于卓信
熱門專題
36
微信咨詢